从苏汉臣的婴戏图,看古代儿童丰富的生活(鑻忔眽鑷e啲鏃ユ垙濠村浘)

书画论坛-红鲤鱼文化 9472 4880

婴戏图即描绘儿童游戏时的画作,又称“戏婴图”,是中国人物画的一种。因为以小孩为主要绘画对象,以表现童真为主要目的,所以画面丰富,形态有趣。

中国很早已有绘画婴孩的传统,到了唐宋时期技巧渐趋成熟,宋代更是婴戏图的黄金时期,使之成为中国绘画中极受欢迎的画类。宋代是婴戏图发展的全盛时期,不但取材多样化,而且描绘技巧高超。

随着婴戏题材的不断成熟,宋代涌现出很多具有代表性的画家,苏汉臣即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笔下的儿童无邪、稚态可掬、活泼可爱,对表现风俗与儿童灵性起到典范作用。《秋庭婴戏图》堪称一个时代儿童绘画作品的代表,对后世婴戏题材绘画在物态、构图、赋色上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苏汉臣(1094年―1172年),汴京(今河南开封)人,北宋画家。苏汉臣曾为北宋宣和年间画院待诏,南渡后又复职,隆兴初画佛像称旨,任承信郎。师刘宗古,工画道释、人物臻妙。传世作品有《秋庭戏婴图》《五瑞图》《击乐图》《婴戏图》等。

北宋 苏汉臣《秋庭戏婴图》国立故宫博物院藏。

轴,绢本,设色画 纵:197.5厘米,横:108.7厘米

《秋庭婴戏图》中,苏汉臣以细腻的笔法,描绘姐弟二人在庭院中玩着推枣磨的游戏,所绘孩童无论从头发、眉目、衣饰,都精心刻画,丝染兼备,而且变化极为丰富,以长而圆润的线条画出衣纹,再仔细点染衣服上的花纹,不仅画出了质料的柔软细致,更赋予了衣服华丽的质感。这些细微的处理,使得婴孩丰润、柔软、细致的模样,跃然于纸上,令人心生爱怜,写实的程度几乎可以用栩栩如生来形容。

在构图上苏汉臣很是注重,其画面整体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三角形构图,背景与人物的关系有序协调,主体与之外的物象处理的十分得当。画面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儿童与圆凳的处理,特别引人注目。摆放着玩具的圆凳与两个孩子形成构图上的呼应,使画面显得既轻巧又稳定。使得画面更有空间感的莫过于雏菊从画外引人,两个儿童位于画面的画眼之处,使得画面左下方有东西平衡了画面,直立高耸的巨石在支撑画面的同。

本幅画庭院中,姊弟二人围着小圆凳,聚精会神地玩推枣磨的游戏。不远处的圆凳上、草地上,还散置着转盘、小佛塔、铙钹等精致的玩具。背景部分,笋状的太湖石高高耸立,造型坚实挺拔,周围则簇拥着盛开的芙蓉花与雏菊,这样的布局,不仅冲淡了湖石的阳刚之气,也充分点出秋天的节令。

由于画中姊弟俩所玩的枣子,是中国北方的作物,在当时的江南并不生产。加上全画的描写,极端细腻、写实,符合北宋末期的宫廷院画特质。根据这项线索,推测此作完成的时间,应该是在徽宗的宣和画院时期。画轴左上方有题跋,但并非原画所有。

在商品流通日益广泛的宋代,乡村货郎是极受孩子们喜爱的流动小贩。孩子们欣喜若狂地围绕着货车,期盼都能买到自己心爱的玩具。他们能说会道、走街串巷,用那些针头线脑、花纸糖人点缀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他们穿戴奇特、货物杂多,所到之处准能给孩子们带来欢乐。孩子们天真浪漫的神情被画家真实地记录着,宋代儿童日常丰富多彩和生活场景一览无余。

群婴图 苏汉臣

对于苏汉臣所绘制的婴孩形象,画史上亦有评价,明代顾炳在他的《历代名公画谱》记载:“汉臣制作极工,其写婴儿,著色鲜润,体度如生,熟玩之不啻相于言笑者,可谓神矣。”可见,在苏汉臣所绘制的婴儿形象中,是以工笔写其形的,又通过着色来达到“体度如生”的地步。

《杂技戏孩图》台北故宫博物馆藏

团扇,绢本设色,纵20.4厘米,横20.4厘米

图中杂技艺人正施展绝技,口中唱词,手中击节敲鼓,两个小儿不觉被深深吸引住。人物情态刻画得真实自然,表现出画家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游刃有余的艺术表现力。

《婴戏图》 苏汉臣 绢本设色画 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该藏品描绘的是两个儿童扑蝶嬉戏的场面。画面构图均衡,笔致工丽,又饶有情趣。款署 “苏汉臣”,是国内罕见的苏汉臣真款作品,十分珍贵。

《货郎图》绢本设色 横181.5cm 纵267.3cm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无款,旧传苏汉臣,画幅甚大,设色精丽

灌佛戏婴图轴 159.8×70.6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图画中的孩子们在玩“过家家”:一个孩子跪下模仿大人礼佛,一个孩子手抬佛像,还有一个孩子手持水瓶灌佛,另一孩童手捧花篮,装扮成佛教信徒模样,模仿浴佛仪式。

百子嬉春图页 苏汉臣

百子嬉春图页(局部)

百子嬉春图页(局部)

百子嬉春图页(局部)

北宋·苏汉臣《童戏图页》

画面中,一草地上有四个儿童在兴高采烈地玩跳索,其中两个小孩分别在两端舞索,中间一穿红裤小孩正跳越过绳面,右边拉绳小孩旁又有一小孩正用一棍敲打着一个圆鼓样的乐器。

北宋·苏汉臣《侲童傀儡图》,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傀儡戏”,即木偶戏,也是古代孩童们钟爱的游戏之一。尤其在宋代时期,木偶戏很流行。本来用于表演的傀儡,被制成了儿童玩具。

苏汉臣的此幅作品描绘了三个儿童在地上兴致勃勃地玩着傀儡游戏,其中一个带着红色头布的儿童操持着傀儡,仔细一看,他们玩的是“杖头木偶”,布景道具上还写着“今日首场”四个字。坐在他对面的儿童则敲鼓迎合,身后一儿童身体前驱半蹲着看他们表演,仿佛听得很入迷。

北宋·苏汉臣《冬日婴戏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可见二童婴在庭园逗猫嬉戏。男孩左手用细红绳牵引着一根美丽的孔雀毛,女孩右手持一面方格花纹锦旗来回摇摆,逗着跟随他们来回跑的小猫,享受着“撸猫”的乐趣。

三名儿童蹲坐在地上,神态专注地看着一个圆形的容器,其中一孩童手捂着嘴巴,身后一孩童只敢露出半张脸,仿佛众人随着蟋蟀的打斗,都屏住了呼吸,紧张的情绪呼之欲出。

《长春百子图》局部

除了逗猫,斗促织,即斗蟋蟀,也是古代孩童们必不可少的娱乐方式。斗蟋蟀,是中国民间人们用蟋蟀相斗取乐的搏戏之一,也是一种古老的观赏性娱乐活动。比如古代足球“蹴鞠”。苏汉臣在其《长春百子图》中,就曾描绘一群孩童踢蹴鞠的游戏场景。

北宋·苏汉臣《长春百子图》(局部)

在宋代时期,理学思想的盛行对中国古代的教育产生了莫大的影响,也深刻地渗入了儿童游戏,所以琴棋书画也是婴戏图中的主要题材。苏汉臣在其《长春百子图》中对孩童的琴棋书画活动也有专门的描绘。

苏汉臣以“婴戏”为主题的画作,既体现了古人精湛的绘画技巧,也为后世了解古代儿童的日常生活和游戏,尤其是儿童的真实状貌提供了宝贵的图像资料。

-END-

书画论坛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