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孩子,让孩子爱上阅读(让每个孩子爱上阅读)

光明网 4020 7051

光明日报记者 杨飒 光明日报通讯员 韩若莱

“这本书让我意识到,面对困难时只要充满勇气,就可以激发我们自身的无穷潜力,主动寻求解决办法,克服很多原以为不可能战胜的困难和挑战。”4月初,在北京市第十一中学读书节的开幕式上,该校六年级一班的胡孟琨同学向大家推荐《格兰特船长的女儿》一书,这本书,给了她战胜困难的勇气。

阅读,已经是一个高频热词,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知道阅读的重要性,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爱阅读、会阅读的人。然而,也有一些阅读被染上了功利化色彩,变成了学习的附属品和争高分的捷径。

“双减”前,中小学生有上不完的辅导班、做不完的作业和考不完的试,对他们来说,阅读是奢侈的。“双减”后,时间多了,阅读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今天,面对阅读,老师、家长和学生们有哪些困惑?如何让阅读摆脱功利化,让孩子真正享受阅读?让我们走进他们,和他们一起聊聊阅读这件事。

功利性阅读会挫伤中小学生阅读兴趣

“希望孩子喜欢课外阅读的理由是有助于学业、获取有益的内容。个人认为读书陶冶的不是情操,而是写作文时金句的来源,既然孩子在学习上对题目的理解力处于正常水平没有出现过偏差,那阅读就算了,反正在学校有语文课。”一位网友在关于“孩子阅读习惯养成”的话题下直截了当地发言。

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桃花源图书馆。蒋克青摄/光明图片

在小学素养阅读教师黄豆豆看来,这样的现象在家长中很有代表性:“从家长的角度,会考虑孩子学到了什么,语文成绩多久能提升,读书多了考试阅读题能不能更快更好地做出来。”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倪闽景也指出,“现在孩子们阅读长篇小说少,很多孩子在老师或者家长的指导下会阅读一些心灵鸡汤类的文章,多半是为了考试。在一些数字平台,孩子阅读甚至只是为了完成打卡,为了排名,这都会对阅读本身产生一定的异化。”

“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功利化阅读大多表现为以提升成绩为目标,把阅读当作一种备考方式。”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社长王芳表示,“短期来看可能会见到某些‘成果’,譬如完成了老师或家长布置的阅读任务,笔记本上写满了不知道用法的生词难句,为了考试时多得几分囫囵吞枣地做了好几本阅读理解题等。但从青少年的长远发展来看,功利化阅读需要慎重对待。功利化阅读会挫伤中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过分追求快读会使学生变得浮躁,并且难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就很难培养扎实、全面、体系化的阅读能力。”

王芳认为,“双减”政策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功利化阅读的倾向。学科类校外培训大幅减少,削弱了裹挟着孩子们超前阅读的那股力量。“双减”让学生有了更多可支配的时间,让以兴趣为导向的阅读成为可能。

做好阅读计划需要家长和孩子合作

作为两个小学生的妈妈,张书云在孩子阅读这件事上很苦恼:孩子看书只看故事情节,不求甚解,不认识的字就跳过去或是查手机,从不翻字典。不能感受写作背景、不会圈画好词好句、不拿笔、不摘抄,把摘抄也当成作业负担。“作为家长,我们能看出孩子在语文学习上存在问题,但不会辅导,不知道如何让孩子改变。”

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马良镇中心学校学生在多功能校园图书室阅览图书。杨韬摄/光明图片

对此,黄豆豆认为,小学生在阅读时的困难一般在于“读”的本身:不认字、读不懂、缺乏背景的延伸等。“孩子不仅需要自己读,还需要有沟通表达的对象,比如读不懂时该找谁,有读书心得时能跟谁交流。有交流和表达的途径,能增加孩子读书的获得感。”

在中小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家庭阅读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做好阅读计划需要家长和孩子合作,特别是要发挥孩子的主动性。要注重养成每天阅读、亲子共读的习惯,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读书。哪怕每天只读10分钟,也要坚持阅读,不要‘一曝十寒’。”王芳强调,制订计划和选书的过程要让孩子参与进来,多听取孩子的意见,共同制订每个月的阅读计划,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除了计划阅读书目,还可以计划每学期去几次图书馆、写几篇读书报告、组织几次家庭阅读会等,可以和孩子讨论书里的内容,让孩子在读书时能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培养批判性思维。

“读书需要充分考虑孩子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孩子的读物。一般来说,中小学生应该选择导向积极正确的、符合自己年龄段认知水平的、自己感兴趣的图书。尽量选择可读性强的高品质图书,比如内容精良、编排巧妙、语言优美、插图精美、艺术性强的图书。体裁应涵盖虚构类和非虚构类的作品,文学、科学广泛涉猎。”王芳说。

循序渐进提升阅读素养和能力

王秀琳的孩子正在上六年级,她希望孩子多读书,培养语文素养,她最常让孩子读的书基本上是老师推荐的课外书。“但孩子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愿阅读。除非家长逼迫,几乎没有自主的课外阅读,大部分时间用来刷抖音、打游戏。”王秀琳叹着气说。

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城南街道站东社区的“幸福书屋”,孩子们在阅读。廖海金摄/光明图片

同样的问题,三年级学生家长陆玉敏也遇到了,她直言:“孩子的阅读主动性较差。”陆玉敏还发现,孩子“阅读效果不明显,有时候感觉看完了跟没看似的,可能只知道故事说什么,但对里面具体的内容不熟悉,也欠缺好词好句的积累”。

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学生的日均课外阅读时间和年均课外阅读量。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提高中小学生的阅读素养,让孩子爱读书、会读书?这是让许多家长头疼的事。王芳认为,阅读并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也没有明确的开始时间。从看卡片认识人、事、物,到迷上听故事,再到独立阅读,都是在根据孩子自身的成长阶段,为他们提供阅读准备,满足阅读需求,逐步指导孩子掌握阅读技能。“技能有很多种,但培养技能的前提还是大量地阅读。”就英语阅读而言,要提升英文阅读素养和阅读能力,王芳认为,可以选择科学的分级阅读体系,通过科学的测评来确定学生的阅读级别,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阅读水平的书,由浅入深地理解不同方面的知识,从而搭建个性化的知识体系。还可使用“横向阅读法”,围绕同一难度找来体裁丰富的读物,从不同角度阅读,打牢基础再进阶。

倪闽景建议建设中文分级阅读的评估体系和阅读材料库。他认为,英文阅读经过几十年积累后,形成了非常完备的阶梯型阅读评估体系,也有完备的阅读语料,对于循序渐进地建立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有强有力的支持作用。要研究阅读理论,形成中文阅读的本土理论体系,开展多样化的阅读实践。

《光明日报》( 2022年04月26日13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