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电梯(电梯在中国)

电梯传媒 1765 7526

最近,电梯杂志公布了一个世界电梯十大品牌排行榜,首位为奥的斯电梯公司,迅达电梯、通力集团、蒂森克虏伯电梯、日立电梯、三菱电梯、东芝电梯株式会社、富士达株式会社、现代电梯公司、永大电梯,中国本土品牌居然无一上榜,根据发布的业绩公告,目前中国本土品牌与最末位的永大电梯尚有很大的差距,不由得让人沉思,同样是三十五年的开放,目前中国已经有了7百家电梯厂,光论工厂规模、生产设备、先进程度,超过这些十大品牌的中国工厂不下二十家,生产管理水平也不差,产品也不差,不乏数家上市公司;为何在市场份额上有如此大的差距?而反观其他行业,成就斐然。白色家电,有海尔、格力等,工程机械,有三一重工、江联重工等等,早已傲视天下,成为一方霸主,而中国的电梯行业未来突破之路在哪里?行业更深层次结症何在?大家都觉得这个十大品牌、一线品牌的阵营几乎是不可突破的,中国本土品牌或者上市圈钱,或者被收购套利,行业内鲜见争雄图霸之人,多为短利权衡战略,少有唐吉歌德式人物,基无英雄情怀。为此,忍不住三思提笔,一吐为快!

外资品牌之强大,无论从百年品牌、百亿产值市场份额、公司管理等优势,在行业内如神一般存在,多令挑战者不战自退,作出低端定位,去耕耘一些低端市场。我和这些大品牌有过交集,在和他们谈判过程中,深切感受到的是傲慢与不对等,但也逐步悟出了一些道理。我经常在想,摩托罗拉、诺基亚曾经何等强大,但是为何一夜间轰然倒塌,为什么这种情况不会发生在这些巨头身上呢?这些外资品牌的阿喀琉斯之踵在哪里呢?

电梯行业是一个传统的行业,自1857年升降电梯出现在美国一栋5层楼的百货商场开始,建筑才获得向上突破不断生长的自由,1885年,全球第一座摩天大楼在美国建成--高42米的芝加哥家庭保险大厦安装了电梯,这座建筑虽然仅有十层,却标志着建筑的芝加哥学派的真正开始。从1854年奥的斯先生在纽约水晶宫展示了他的发明“安全电梯”到今天,电梯的结构形式及垂直交通模式几乎没有变过,结构性创新就没有,有的是电梯的革新;162年来,产品不断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和革新,让电梯更安全可靠、更快、更平稳,当产品用一百多年完善过程中,品牌与市场份额逐步沉淀下来,因为有了这么长的时间维度,更是集结了强大的资本优势和技术储备,反观中国的电梯,在1995年-2005年间,中国人开始消化引进的技术奉行拿来主义,不断的抄袭消化外国已经专利过期的技术之后,中国已经能够生产出质量可靠的优质电梯了。随着中国房地产的高速增长,也给了这些企业机会成长出一些质量、管理方面比较有优势的电梯企业,上市的上市,合资的合资。依靠成本优势,中国人的追随战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又一个十年过去了,曾经期望的成长并没有出现,产业格局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就是配套产业链的兴起,从主机、控制系统、门机系统等等,几乎所有的部件都可以由配套厂生产,于是短视的中国电梯企业逐步放弃了自主研发,所有的技术几乎都依赖配套厂的产品和升级,几个技术员,弄上平面布置,系统配置集成,就可以出厂高质量的电梯了,采购成本比自己生产的更低了,于是电梯厂几乎成了销售公司和仓库。因为技术门槛的急剧下降,电梯厂低成本投入和高成长效应,大家蜂拥而上,发展成今天的700多家电梯厂并存的格局,但随着房地产的回落,大量工厂出现资金困难,业务下滑的困境,电梯厂接二连三的倒闭,中国掀起价格大战,实际上,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电梯产业链的形成最大收益者不是中国本土品牌电梯企业,而是这些外资品牌,由于体量大、品牌强、往往能在配套企业拿到更低的协议价格,让整体产品成本比中国本土电梯企业更低,完善的质控体系让产品质量更好,同时坚持着自己的研发和局部生产,对配套厂形成强大的压力,配套厂不敢有任何抬价行为,没有最低,只有更低,产品成本环比下降;而反观中国的本土电梯企业,因为自废武功,技术上过度依赖配套厂,因为量的不稳定,决定了只能拿到高价的供应和劣质的服务。我可以断言,在这一轮的价格大战中,中国本土电梯品牌必败无疑,目前这些本土品牌的电梯企业采用的低价战略如饮鸩止渴,有价值的成为外资低价并购目标,无价值的电梯企业就只能自生自灭了,其他产业超越世界名牌的法宝。产业劳动密集型低成本模式,在电梯行业已经完全行不通了!用规模化+低成本的模式超越外资品牌是不可能完成超越的任务的!

为什么摩托罗拉和诺基亚会倒掉,大家都很明白,因为迭代的产品出现,诺基亚的总裁在谢幕仪式上说“我们也没做错什么,可是诺基亚就走到了今天”,是因为在产品迭代的过程中,诺基亚选错了方向,而电梯行业发展了一百多年,产品有的是革新,大品牌的沉淀和积累是百年形成的,成为了中国电梯企业的巨大障碍。在这条直行的车道上,弯道超车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一百多年来形成固有的业务模式逐步革新,决定了几乎不可能有迭代的的电梯产品问世,支撑这些品牌背后是强大的技术研发和领先优势,这些投入是目前低利润产品销售中国本土电梯品牌不可能支撑的。

中国本土品牌电梯企业真的没有机会了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来看一下汽车产业,奔驰、宝马、福特、丰田等等,几乎是不可能超越的!而撼动这个产业的居然是一个写软件的马斯克,法国1899年就已经有了电动车,时速超过100公里,是比利时工程师卡米乐·热纳茨设计的,现保存在法国贡比涅博物馆中,一百多年来电动车都只能在汽车产品属于点缀型边缘化产品,而特斯拉汽车问世后,比亚迪王传福曾经说过“这个没有技术的东西,比亚迪随时都可以造的出来”;的确,丰田普锐斯、比亚迪等车企都在电动车或者混合动力车领域浸淫多年,为什么他们的产品不能够改写行业的格局呢?其实只是一个思维问题,因为丰田和比亚迪一直认为他们的电动车要和经济型汽车争夺市场价格的定位,限制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在产业配套不成规模的初级阶段,是不可能生产低价高值的产品的,而马斯克把这个问题想明白了,没有品牌就创一个品牌,价格对标10万美金的S级奔驰和7系宝马(因为有了好的价格定位),马斯克创造了各个方面性能都是顶尖的、甚至超过传统汽车的特斯拉汽车,最终撼动了这个传统产业,形成今天电动汽车大发展的格局,各大品牌汽车也就只能成为追随者了。这个就是迭代产品创造出不同于以往的社会需求。没有弯道就制造弯道,深入研究社会的需求,研发出创新的产品,就一定能弄出不同的弯道,一个完全不懂汽车的人却颠覆了这个产业,这就是思维技术的力量。

电梯行业一百多年来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圈,电梯产品的优化是持续的,可是对电梯的结构形态和垂直运输模式,一百多年来几乎没有变过,大家也觉得不可能有更创新的想法,或者有一些不靠谱的设计,也仅停留在博眼球的阶段,投入实用的最多也仅是双轿厢或者一个井道跑两部电梯,实际上都存在着相互的干涉、避让和等待时间的浪费,让电梯运行效率低下,制约了井道的利用率。建筑物越高,井道在建筑物内的占比越大,绝大部分企业选择提高电梯的运行速度,实际在建筑物中利用率和能效比太低了,对提高运载率几乎没有什么帮助,不可否认,这些大品牌有很强的研发能力,但是可以想象一下,某汽车厂研发了高时速超过500公里的汽车,可是以现在的公路条件只能均速为100公里,他的研发除了秀肌肉外还有什么存在的实用意义呢?支撑这些大品牌背一个最重要的力量是他们对技术的自信。研发再强,方向错了有用吗?我可以大胆地断言,这些品牌最大的问题是技术发展方向的错误,这就是国际大品牌的阿喀琉斯之踵!

中国本土电梯品牌企业如果顺着这些世界名牌设计的行业导向走,永远不可能有超越的一天。中国企业用最先进的技术击垮了这些品牌的技术自信,创造一个完全超越他们技术的迭代产品,用迭代产品去挖掘新的需求和新的市场,并且解决客户的痛点,重新制定行业发展导向,充分利用专利技术创造壁垒,以弥补品牌与资本的不足,才可能实现弯道超车,图谋霸业。

快科电梯是在福建福州的一家电梯企业,福建省没有电梯产业链,行业人才也稀缺,注定了无法用传统办法做强做大,唯有闯出一条自己的道路,才有可能生存发展。快科用了十年时间专注于新产品的研发与应用,并用专利进行了充分的保护,研发的两个完全有别于传统电梯结构设计和应用方式的电梯产品。一、快科的旧楼加装电梯产品(带钢结构一体化积木式电梯),二、快科高层建筑上应用的快科超级电梯。

一、快科的旧楼加装电梯产品

旧楼加装电梯在诉求层面是社会老龄化和居家养老的概念,背后实际是中国人对品质生活的追求,中国有70%的住宅是没有电梯的,旧楼加装电梯市场有多大,大家都能时刻感受到身边没有电梯的房子特别多,而中国没有完整的楼宇数据,我们只能以概算推论的模式来分析统计。

A.以人口统计分析:中国人口13.7亿,暂估为4亿户家庭,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4年中国城镇化率为54.7%,合计中国在城镇中生活的人口户数达2亿户,而中国电梯保有量360万台,除去扶梯约30万台。垂直电梯约330万台,以每户电梯为30户居民提供服务,可以判定中国居民有使用电梯的人口户数为0.99亿户,对减之后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中国约有1.198亿户居民是住在没有电梯的老旧住宅内的,以老旧住宅每梯平均可提供20户居民计算,中国老旧住宅需要增加599万部旧楼加装电梯,才能满足中国老龄化社会和生活品质的提升的需求。

B.以城市需求量来概算金额推论,以福州市为例,初步统计有5万栋楼没有装电梯市场,市场存量为10万台,上海统计约有25万栋楼没有电梯,市场存量约有50万台,中国286个地级市,暂且不算1887个县城县级市,以每个城市平均保守估计需求量为2万台,也可以得出需要加装572万台旧楼加装电梯的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两种保守的计算方法数据都是比较接近的,可以判定中国旧楼加装电梯市场需求量约为600万台。市场规模大于4万亿,可以说中国后电梯时代最大的市场在旧楼加装电梯市场,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为解决旧楼加装电梯问题做一下贡献。这个巨大的存量市场和消费群体也为快科的发展另辟蹊径,找到了一条后电梯时代的快速发展之路。

二、快科的超级电梯

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物越来越高,传统高速电梯的运载设计进入了瓶颈阶段,传统的设计方案往往存在着高占地面积、高耗能、低运载能力的现象。高层建筑物体量越大,则人流量就越大,需要配置的更多的电梯。电梯配置数量迅速增加之后,电梯所占用的面积占用了大楼实际的有效使用面积,而且随着电梯速度的提升,能耗惊人增加。例:一栋单层建筑面积5000㎡的60层写字楼,以5000㎡需要配置一部电梯为例,约需要60部电梯的设计配置,即使使用面分区层管理技术,也需要25部电梯,以每部电梯每层占地2.9*2.9=8.4㎡计算,也需要占房产面积为8.4*60*25=12615㎡,且如果设计成1000KG、4m/s速度的电梯,则总消耗功率达35KW*25=875KW,而且由于电梯设计属于每层都要停靠,需要频繁的加减速停层,只是简单的提高运行速度,对提高运载效率没有实质性的提升和帮助,所以只能更多的增加电梯数量,因而占用了大楼的楼宇面积,且需要更大的能耗,以电梯轿厢与井道位置占比计算出井道实际有效利用率。如以5层的电梯为例,一个轿厢位置为一层计算,该电梯与井道有效利用率为20%;如以60层电梯计算,其井道有效利用率骤降至1.67%。由此可见,建筑物越高,电梯占用的楼宇面积越大,而提升的垂直交通的载客效率与占用面积是不成正比的。目前的传统电梯安装布局技术存在着严峻的发展障碍,有必要研发出适用于现在高层建筑物的新楼宇交通系统。

快科的超级电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魔方式立体自由电梯系统。该系统为在一个电梯井道内运行7部以上多部独立运行,互不干涉、避让的电梯,有效地提高了运行效率,且一个井道内运行7部以上多部电梯,占地面积仅为传统设计的20%,有效地减少了电梯井道所占用的面积,初步计算60层楼可以节约约1万平方米的电梯井道占用面积,电梯井道运用效率至少提高5倍,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与经济效益,是具有颠覆电梯传统行业的迭代产品。

快科将以技术创新做为品牌建设的主要依托,在电梯产业的最高端推动快科超级电梯在超高层建筑方面的应用,改善原来中国大量建筑物电梯配置不合理的情况。冲击大品牌传统高速电梯的业务模式,竖立起高科技技术型企业品牌定位。在旧楼加装电梯领域利用专利技术“带钢结构一体化积木式电梯”及创新的业务模式,快速开发占领新的市场,打造类公营事业的服务型新技术企业。

我们相信思维技术的力量,快科电梯将以技术创新,原创科技开启下一个电梯行业的新纪元。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