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甄珠的脑胶质瘤并非空穴来风

瘤生机 1110 6780

薛甄珠是谁?

在这个快速消费的时代,上一秒还上热搜,这一秒就变成了垃圾,下一秒已经被忘得一干二净。

但是有关早发现和早诊断的话题,还没有结束。

相当比例的普通居民不理解疾病筛查的早发现意义,其实还情有可原,但同行业的专家不理解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当筛查项目有所成绩时,不免要请记者采访采访、宣传宣传、表扬表扬……

按照笔者的逻辑,表扬与自我表扬是如今最不为过的好作风。

有些观点就会冒出来,认为目前在全国多个城市持续开展的社区居民大肠癌筛查,只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上海原卢湾区顺昌地段医院大肠癌“早发现”工作的延续而已,只是扩大了覆盖面和受益人群,压根没有“吹”的那么意义深远。

但笔者认为,此事绝不是那么简单的继承。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后者不属于“早发现”,而是属于“早诊断”的范畴。因为其开展项目的策略是“因症就诊”,通过宣传教育、科学普及,让居民认识到大肠癌的相关症状,鼓励其采取肛门指检和全结肠镜检查,来诊断出癌变,以实现提高早期诊断比例的目的。

而前者属于筛查,真正的“早发现”,就是要对毫无症状的居民,通过危险度问卷测评和粪便隐血检查的方法,筛选出高危人群,鼓励其接受全结肠镜检查。虽然同样也是实现了提高早期诊断的比例,但是其能够发现的癌前期病变更多,可以通过提前干预,阻断和延迟癌症的发生。

所以在该筛查项目组织实施的原则上,有明显肛肠症状的居民,比如便血、粘液便和慢性腹泻等,是应该拒绝其参与筛查,直接让TA到医院就诊的。

理论上所有的癌症都可以“因症就诊”早诊断,可以“无症状下”早发现的却是凤毛菱角。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可以普及无症状筛查,来早期发现的癌症,仅大肠癌、女性乳腺癌、宫颈癌3种。

近年来,由于存在过度诊断的嫌疑,美国将一度热衷的前列腺癌筛查打入冷宫,对女性乳腺癌稍有冷淡,对甲状腺癌还没提起就已经放下……主要精力转向了肺癌的关注。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所有的筛查推荐都不是针对全人群的,也不是18岁成人以后的,而有着严格的年龄范围和危险因素上的定义,最突出的就是新近的热点——肺癌。

肺癌当癌老大也好多好多年了,筛查却刚刚被排上议事日程,而且纳入人群的限制极严,必须有400年支以上的重度吸烟史。

400年支也称20年包,据说普通卷烟1包都是20支,字面上的意思是抽了20年的烟,平均每天抽20支(1包)。

假如1个人20岁开始抽烟,又没个强势的老婆或女友管着,工作场所又可以随便抽。一般来说他在35-40岁的时候,已经烟瘾大到每天要抽20支,那么再过15年左右,“吸烟指数”就能够到400年支以上,所以适龄的人群一般是50岁以上。

在我国,女性吸烟率极低,被动吸烟的风险比例没有可靠的测算。所以多地兴起的“肺癌筛查”项目,有年龄提前到40岁的,有被动吸烟状况下的女性也被纳入,是否就有点偏科研了呢?可能完全属于探索性的项目。

食管癌、胃癌、肝癌、鼻咽癌等其他常见癌症的筛查,也有许多国家和地区在开展,在我国也有,但尚不能普及。

因为筛查项目需要较大的人财物投入,需考虑投入产出比。

首先,要是发病率或患病率不高,就不宜开展,否则变成“大海捞针”,容易劳命伤财。

那么这个率高到什么程度才算适宜筛查呢?至今没有明确的说法。

从传统的统计学观点来看,小于5%称为小概率事件,小于1%概率就更小。

如果以此为标准,那么癌症筛查就都不要做了。

不管如何夸张癌症的严重性,目前中国癌症的总体发病率在千分之5以内,患病率在百分之1左右。

所以衡量的指标,就更看重项目的检出率。如果检出率高于同等性别和年龄段人群的自然发病率,就是成功。要是超个2倍以上,那就是莫大的胜利。

其次,要有适合筛查的工具方法,既要敏感性高——筛得出,还得特异度高——误判少,虽不能两全其美,总归要差不多吧。最后还得物美价廉,有可及性,容易接受。

肺癌,以往尝试过查痰或胸片,就完全筛不出小癌灶和早期癌。

现在都直接开始用诊断级的低剂量螺旋CT了,却有用大炮轰蚊子之嫌,不仅仪器少且精贵,也不能像拍胸片的X光机那样可以带着到处跑。

乳腺癌,每月自查和专科医生触诊检查,需要较高超的手感和经验。

诊断级的乳腺B超和钼靶X线检查,也存在少而精贵的问题,前者易漏诊,后者有辐射。

核磁共振检查的效果更好,一看费用,真叫做一分价钱一分货。

宫颈癌,宫颈涂片或者是醋酸染色后阴道镜检查,真叫做物美价廉,甚至可以直接下诊断。其升级替代技术——液基薄层细胞涂片一下子贵出5倍去,许多单位和个人就表示承受不起。

有专家说,宫颈涂片是1年做1次,液基薄层可以5年做1次,所以平均投入是一样的,但是其他专家却接受不了。

做了液基薄层,不加做300左右的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全套,妇科医生也接受不了。

大肠癌,初筛也有相当比例的假阳性,肠镜收费还不算太贵,但是检查方式较难令人接受。如选择麻醉下无痛,费用又一下子贵了不少。

可以应用另一种内窥镜——胃镜做诊断的食管癌和胃癌,存在着同样的问题。

为了省钱,做食管拉网,其实是更痛苦。

用检查幽门螺旋杆菌(HP)的C(碳元素)同位素呼气试验的方法来初筛胃癌,又离可检出癌症实在太过遥远。

肝癌,应用甲胎蛋白(AFP)和腹部B超检测的初筛效用较低。

前列腺癌,应用肛门指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的初筛效用同上。

最后,要有效果明确的治疗和干预措施。

举个极端的例子,原本不筛查,从发病到死亡就1-2个月。筛查了,从确诊到死亡2-3个月,还多花个十几二十万的。

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和鼻咽癌都有类似的问题。

前列腺癌和甲状腺癌却是恰恰相反,治与不治,生存期相差不多。从生活质量的角度,甚至早发现还不如不发现。

当然以上的说辞不免有些偏激,但想想为什么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都没有一股脑的推荐,说明其中是有许多问题有待商榷的。

而对待脑胶质瘤这种更少见的疾病,是不宜在常规体检中加头颅CT或者核磁共振的,就是要采取“因症就诊”的策略。

至于影视剧里出现的这种毫无先兆的中头彩,也只能是听天由命了。

以上是笔者对女神问题的终极解答,说时起劲,结果发现女神已经不再互动了。应该是先洗洗睡了。

翌日,女神还是回复声谢谢,还说自己想明白了:

就听说导演沈严是上海长大的,编剧秦雯也是上海姑娘,咋写出这么个“痴头怪脑”的上海老女人形象,还让一个纯种的北京人许娣来演。

原来,编导演所要表现的薛甄珠,并不是个典型市井气的上海老女人,而是已经提示了观众,这是一个“脑子有点毛病”的上海老女人。

剧中也提到,薛甄珠以前曾经被车撞过,医生都说没希望了,后来又没事了。估计是颅神经的自愈掩盖,也可能就此埋下了无法察觉症状的祸根,也可能是因此造成了“脑子有点毛病”。

而且,在某一集中,薛甄珠在跟俩女儿聊天的时候一激动,突然就整个人“定格”了,俩女儿都以为是“低血糖”的老毛病。

薛甄珠叫道:唉呦,最近不知道脑子为什么,老是犯晕……

有道理!女神威武!只怪笔者的脑子不灵,最近也老是犯晕,所以又跑题了。

本文是春晓医生参与肿瘤登记项目的心得体会,所有文字仅代表个人观点,用于分享交流。

欢迎参与和关注本项目的同行留言,您的想法和建议,将有助于工作的开展。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